第224章(1 / 1)

按照传统,国家的上将军一职平常是不设置的,只在战事来临的时候才选定任命。但进入战国之世,大仗连绵,军争不断,上将军便逐渐成为常设重职,其爵资与统摄国政的丞相相等,足见其地位显赫!初期魏国的吴起和继任的庞涓,便始终是上将军;后来的齐国上将军田忌、燕国上将军乐毅、赵国上将军廉颇与李牧、楚国上将军项燕、秦国的三代上将军白起、王翦、蒙恬等,都是在统兵大战中涌现出的赫赫名将!司马错想做的,正是这样的名将,而不是操持兵政的国尉。

然则,命运却偏偏让他做了国尉!

司马错很是沉默了一段,不想将国尉做得出色,总想给自己统兵出战留下退路。几次议事,却发现国君并没有将自己当做寻常军政臣子对待,而颇有倚重之意。司马错猛然悟到,自己错了!眼下,秦国统兵出战的资深上将军惟有嬴虔,可嬴虔是车战时期的名将,对如今的步骑野战已经很生疏了,加之闭门十三年足不出户,要胜任新军统帅几乎已经不可能。当此之时,自己必然会成为秦国的统兵将领,然则自己资望尚浅,且没有统兵大战的煌煌军功,骤然授予上将军大任,在素有军争传统的秦国,必然引起非议;国君先授自己爵位较低的国尉之职,既不误事,又无非议,可谓用人独到,自己如何能懈怠军政?

一旦豁然,司马错便开始了对秦国的深究谋划。

司马错出身兵家,祖上本为齐国的田氏部族。先祖田穰苴,本是春秋时齐景公时的名将,百战沙场,军功卓然,封为齐国司马。田穰苴晚年写了一部兵法,传抄传读者皆以习惯的官称冠名,呼为《司马穰苴兵法》。这是春秋时期的第一部兵法,比后来的《孙子兵法》竟是早了数十年!子孙以此扬名,便也姓了司马。后来,司马一族在齐国动荡中沉沦式微,辗转曲折的迁徙到了洛阳王畿,以示对田氏夺政的不满和对天子王室的忠诚。

谁知世事多变,王畿迅速萎缩,司马一族的小城堡在三家分晋后又成了韩、魏争夺的目标。为了避战,司马一族又迁徙到了函谷关外的黄河南岸。后来,魏国吞并了秦国的河西地带,司马一族便被魏国官府迁徙到了函谷关内做“镇抚之民”。秦献公时,秦国一度反攻到函谷关,将魏国“镇民”全数迁徙到秦国腹地。司马一族便在渭水南岸定居了。

到司马错出生,司马一族已经是三代秦人了。司马错十九岁应召从戎,加入秦国新军,从骑士做到十夫长、百夫长、千夫长。在商鞅收复河西的大战中,司马错独领千骑夜袭黄河东岸的离石要塞,一举成功,拔掉了魏国在河东的最大根据;又马不停蹄的长途奔袭函谷关,一战从魏国手中夺回了秦国最重要的隘口要塞,切断了魏国华山大营的退路!商鞅对这位青年千夫长的用兵才能大为惊叹,立即破格晋升司马错为函谷关守将。在秦国历史上,镇守函谷关为秦军第一要务,守将历来由公族大将担任。而今,这一重任竟交付给刚刚三十岁出头的司马错,足见商鞅对司马错的器重。非但如此,临刑前,商鞅还将司马错郑重推荐给新君嬴驷,终于使这颗将星冉冉升起。

司马错要谋求的,是一条扎实可行的用兵之路。

他的谋兵思路深受先祖兵法影响,最大特点便是不“就兵论兵”,而是“据势论兵”。《司马穰苴兵法》共有四篇,分别是《形势篇》、《权谋篇》、《阴阳篇》、《技巧篇》。其中只有《技巧》一篇是纯粹论兵,其余三篇都是论述战地用兵之外的广阔基础。这是司马兵家独有的深邃兵谋。司马错从少年时代便浸淫于先祖兵法,心无旁骛,思考用兵之路从来与人不同。这次是他第一次担当大任,第一次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寻求用兵出路,自然对兵事之外的整体形势尤为关注。他的第一举措,便是吃透国力。除了国尉府的典籍,他又在上大夫府、长史府做了不厌其烦的查询,对秦国的土地、赋税、人口、国库、生铁、粮食、马匹、兵器等等,都一一了然于胸。第一步做完,他立即有了清醒的判断——三年之内,秦国没有同时击败两个战国的能力,也就是没有全面东出争雄的能力。

既然如此,秦国在三年之内应当如何动作?兵事上是否无可作为?

按照寻常思路,全面东出,就要冒与六国联手作战的风险,如果没有抗御至少三国联兵的实力,就当稳妥采取守势,待实力具备时再鱼跃而出。然则,司马错的过人之处正在这里,他不想让秦国装备精良的五万新军三年无事,空耗大量财货粮食!对于秦国这样方兴未艾的强国,又在刀兵连绵的大争之世,精兵闲置三年是无法忍受的。对于一个名将,三年无战也是无法忍受的。他要谋划一条出路,出奇制胜,打能打之仗,缩短积聚国力的时间!

犀首入秦之前,他的思路已经大体上酝酿成熟。但是他多谋深思,不喜欢在“大体有致”的时候和盘托出。犀首一番慷慨长策,激发了他更加认真的揣摩自己的方略。

别出心裁的司马错,在国尉府后园修造了一大片缩小的秦国边境地形,整天站在这片“山川”前凝神发怔。国君的诏书送到他手里时,他的思路已经到了用兵的细微末节。直到国君限定的第四天午后,他才开始坐在书案前动笔上书。书简送走,他又来到后园对这些细微末节做最后的核查。司马错的稳健,正在于清醒冷静,深谙再宏大巧妙的谋兵方略,如果没有细微末节的精确算计,同样会招致惨败这样的基本道理。

“禀报国尉:国君驾到,已进大门!”一名军吏匆匆走来急报。

司马错一惊,却是来不及细想,丢下手中丈杆便向外迎去,尚未走到后园石门,却见国君只带着一名老内侍迎面走来。

“国尉司马错,参见国君!”

“免礼了。”嬴驷笑着虚扶了一把:“灯火如此明亮,国尉在做灌园叟?”

司马错不惯笑谈,连忙答道:“臣何有此等雅兴?臣正在度量‘山河’。”

“噢?度量山河?”嬴驷大感兴趣,大步走到风灯下,略一端详便惊讶的“啊”了一声:“国尉,这不是秦楚边界么?”

“国君好眼力。这正是秦国商於与楚国汉水地区。”司马错从军吏手中接过丈杆指点着。

嬴驷心中一叹,此地使他饱受磨难,焉得不熟?仔细再看:“西边呢?”

“这一片是巴国,这一片是蜀国,这道横亘的大山是南山。”

嬴驷目光炯炯的盯住司马错:“国尉揣摩这片奇险边地,却是何意?”

“臣想谋划一场秘密战事,可立即着手。”司马错语气很是自信。

“秘密战事?尚能立即着手?”嬴驷不禁大为惊讶。

“君上,臣虽不敢苟同犀首上卿的大战方略。但秦国数万精锐新军,亦当有所作为,不能闲置空耗。为此,臣欲在两年之内发动两场奇袭,拓我国土,增我人口,充实国力。”司马错显然深深沉浸在既定思虑之中,竟忘记了请国君到正厅叙话。

嬴驷却更是专注,盯着一片“山川”头也不抬:“奇袭何处?这里么?”

司马错手中的丈杆指向秦楚交界处:“君上请看,这条河流是楚国汉水,南与江水相距千里。江汉之间,虽是山地连绵,然却温暖湿润,土地肥沃,比我商於郡富庶许多了。汉水之南二百三十六里,便是房陵,楚国西部重镇。更要紧者,房陵的房仓储粮三百六十余万斛,几于魏国的敖仓相匹。臣以为,第一战可奇袭房陵,夺过这片宝地!”

“有几成胜算?”嬴驷的声音都喑哑了。

“八成。”司马错硬生生咽回了“九成”两个字,坦然道:“其一,房陵与我接壤,用兵便利。楚国向来畏惧魏齐两国,而蔑视秦国,其最大的粮仓,不敢建在毗邻魏国的江淮之间,也不敢建在毗邻齐国的泗水之间,甚至也不敢建在江水下游的姑苏地带,只因东南的越国虽已成强弩之末,却素来与楚国不和;这房陵地带,僻处两江之间的山谷盆地,与郢都所在的云梦大泽相距仅六百余里,水路运粮很是便利。房陵北面是秦国的商於郡,穷山恶水,多少年来不驻守军队。楚国认为这里最安全,便在这里修建了最大的粮仓。”

嬴驷怦然心动:“家门有大仓,好!再说。”

“其二,房陵守备虚弱,是楚国弱地。”司马错长杆一圈秦楚边界:“天下皆知,秦国的用兵路子历来是东出函谷关。楚国从来没有想过秦国会打到房陵,所以军备松懈之极,房仓只有五千辎重兵,只是用于协助粮食吐纳,几乎没有任何战力。其三,时间对我军极为有利。郢都大军要驰援房陵,山地行军,至少须十日方能到达。旬日空余,对于秦军来说,足以占领房陵所有关隘要塞。其四,楚国援军不足惧。楚国没有新军骑兵,车兵与水军又无法施展,能开到的只有步兵,而楚国的步兵恰恰最弱,战力与秦国锐士不可同日而语。有此四条,臣以为胜算当有八成。”

这一番透彻实在的侃侃论述,嬴驷立即掂来了分量,不禁大喜过望。但他素来深沉,面上却是振奋中不失冷静:“两成不利,却在于何处?”

“举凡战事,皆有利弊两端。”司马错的丈杆又指向了那片连绵山川:“其一,山地不利于骑兵驰骋,须得步兵长途奔袭;若遇急风暴雨、山洪爆发等紧急险情,我军兵员可能锐减。其二,奇袭贵在出其不意,若有泄密,大为不利。”

一言提醒了本来就很机警的嬴驷,笑着拉住司马错的手:“还是到厅中说话,墙太薄。”

司马错恍然:“臣粗疏无礼,君上恕罪。”趁着拱手做礼很自然的抽出了手,恭敬的将嬴驷让在前边:“君上请。”

最新小说: 骄王将妃之血色嫁衣 我成了大明拯救者 大明虎威军门 穿越兽世:小巫娘,生崽崽 超神学院之战地指挥官 温柔深处是危情 李小宝张灵 唐君子 五千年来谁着史 将六皇子拐进后院